close
何明修的《綠色民主》一直看不快,因為沒翻幾頁就會陷入沉思。
環境保護,社區營造,草根民主,綁在社會運動的概念下,這些在當代被推到無以復加的價值,卻怎麼樣也脫離不了體制外的性格。
在體制內談社會運動有些可笑,如果問題可以透過體制內管道來解決,那還要什麼「社會運動」呢?
「既然處於社會分配上的不利位置,弱勢者的利益並不是在於順從既定的遊戲規則,因為那樣只會將不平等的現狀再生產出來;相對地,破壞規矩、製造衝突、提升不確定性的集體行動,才是合理的策略。」
進步就是破壞,鞏固就是保守,乾德創造,坤德繼承。這是永恆的對立,至少目前看來是如此。我也深信如此。
但這樣的對立是否存一種平衡?哪怕是動態的平衡?
設想這樣的平衡有沒有實益?畢竟,對於進步份子來看,那些反進步的東西都必須要剷除;而之於保守派,體制內的改革才是唯一有意義的道路。
這有點像景氣循環的理論,但又不太像。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