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到天涯,』
春,生與始;日,熱與力。「到」,有些出處作「在」,前者比後者好,那不是一個「狀態」,那是一個「行為」,不可逆轉,不可再現。天,超遠高妙,涯,邊際限制。
目前分類:評──誰是誰非暗點頭 (21)
- Oct 28 Tue 2008 01:29
總龜 - 〈春日〉。李商隱
- Oct 15 Wed 2008 00:56
總龜 - 〈木蘭花〉。張先
相離徒有相逢夢,
- Oct 06 Mon 2008 21:41
叢話 - 《海角七號》
「這是孔雀之珠。」
- Jul 02 Wed 2008 14:51
叢話 - 《霸王別姬》
「我本是男兒郎,不是女嬌娥。」
- Mar 10 Mon 2008 21:57
叢話 - 《潛水鐘與蝴蝶》
「難道是我曾視而不見或充耳不聞,所以只有藉著殘忍的不幸之光,才能照亮真實的自我?」
- Jan 20 Sun 2008 00:30
叢話 - 《幫幫我愛神》
「幫幫我。」
- Nov 02 Fri 2007 17:05
雕龍 - 〈不慍〉
〈不慍〉(註)一文,題材出自學而篇第一章──也是《論語》第一章──的最後一句。學而篇第一章幾乎可以說是《論語》乃至於孔子思想的核心,作者以此為題,意味深遠。而要知道作者想說什麼,就必須先認識孔子這個人。
根據可信的史料顯示,孔子身材高大,卻很醜,他有暴牙,頭顱也凹了一塊。想像一個魁梧的二齒頂著一頭盆地,你很難說他是個帥哥。孔子十九歲娶妻,整部《論語》卻鮮少提到他對愛情的感想,甚至後世留下的記載,也幾乎找不到他愛情生活的痕跡。《詩經》是他編的,開頭第一篇就來個求之不得的〈關雎〉,實在令人玩味。
- Sep 29 Sat 2007 22:58
雕龍- 〈倳偲〉
〈倳偲〉(註一 )一文,它想要表現的,是一個明明不能愛「人」卻又不准別人愛「人」的人。
這裡要把人加引號,是因為這個人並不是泛指所有人,而是指一個特定的人。之所以不能愛人,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束縛,這個束縛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他的誓言、他的理想、他的社會、他的家人、甚至他的情人。之所以不准愛人,是因為他自私,不希望那個「人」被別人所愛或愛別人。這樣的他無疑是自私的,但當他認識到自己的這種自私,他也會感受到痛苦;而當他發現這樣的自己,對那個「人」的愛已經不配稱愛的同時,他也會痛苦;對那個「人」的愛與自己的束縛是對立的甚至矛盾的,這樣的對立或矛盾是一種痛苦。
- Sep 04 Tue 2007 21:36
叢話 - 《吊死詭》
農曆七月看鬼片,真的是需要不小的膽量。和小學同學看《吊死詭》,也著實需要一顆強韌的心臟。
雖然不會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我喜歡這部片,還有他的海報(我放在下面~不想看得人請到此為止)。聽說《吊死詭》的海報被台灣新聞局給禁掉,有人認為這是開民主的倒車,可我覺得官方的說法很合理──那個臉實在太恐怖了。逛了逛《吊死詭》的官網,還沒開完就關掉了,只能說整個工作團隊掌握了人類對恐懼的心裡。
- Aug 18 Sat 2007 23:50
辨騷 - 《幽巡者》
「問題不在於我們吞噬了多少法力,而在於我們付出多少。」
- Aug 18 Sat 2007 20:47
叢話 - 《1408》
「為什麼不殺死我?」「因為每位客人都有自由意志。」
- Jul 23 Mon 2007 09:47
雕龍 - 我寫的東西
有些人會覺得我寫的東西很難懂,這一直讓我很困擾。
難懂可以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看的人知識水平不夠,可能是寫的人舞文弄墨,也可能看的人只是隨便撇過,也可能寫的人真的不想要別人懂。但,不管原因是什麼,我都不喜歡。我希望我的文章是給大眾看的,然而,很遺憾,因為個性使然,希望和現實總是有著十萬八千里。
- Jun 24 Sun 2007 23:43
錄鬼 - 艾可 & 丹布朗
我很喜歡安伯托‧艾可( UMBERTO‧ECO )的小說。說是喜歡,其實我真正也只看過一部《玫瑰的名字》,而現在手邊的《傅柯擺》,也不過翻到三分之一強。
艾可的風格和丹布朗很像,雖然只看過後者的《達文西密碼》,但我有自信可以對這兩人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兩人的共同性,是作者那淵博的學識。光《達文西密碼》一書,就顯示了丹布朗對密碼學、符號學、宗教學等領域的造詣之深(其所引發的爭議另當別論),至於《數位密碼》、《天使與魔鬼》、《大騙局》等書,我相信,皆能與此觀點相互呼應。而艾可,本人即為符號學的權威,對哲學、史學、文學、美學的成就都是可以經得起學術界所檢驗的。趙汀陽在《觀念圖誌》中稱之為「全才」,並無誇大。就淵博的學識而言,實屬兩人的特色。也因此,看這兩人的小說,就彷彿上了場妙珠阿姨與王大文合體所主講的課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都習慣用第一人稱視角敘事,也特別強調書中各個細節的環環相扣,並都帶有驚悚與推理的色彩。
- Jul 13 Thu 2006 23:40
識鑒 - 羅素
在西方世界裡,我很喜歡羅素這個哲學家。
他是一個樂在生命中的人,並不是意味著他的生命完全是在追求快樂,與其說他喜歡生命所帶給他的快樂,毋寧說他熱愛生命本身。這股熱情,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他自言:「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痛苦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雖然簡單卻又強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 Feb 16 Thu 2006 23:04
叢話 - 《天下無雙》
「愛一個人愛的太深,人會醉;恨過了頭,心會碎。」
- Feb 10 Fri 2006 22:46
談藝 - 尼可波勒三部曲
「誰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
- Jan 27 Fri 2006 22:26
叢話 -《衝擊效應》 (Crash)
「喔!人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