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寫作方法,將是從《大學》的文字舖排中,挑選出關鍵字,並系統性的予以分析。
挑選的標準,一方面是以該關鍵字的出現頻率,一方面是以該關鍵字的歧義性。所謂歧義
目前分類:作──滄海月明珠有淚 (41)
- Mar 28 Sat 2009 23:30
[別裁] 《大學》五知五說
- Mar 15 Sun 2009 00:57
[卮言] Happy Ending
「你的深沉與穩重呢?」芴蒔問。
「我拿去侍奉我的神了,親愛的朋友。」
- Mar 09 Mon 2009 01:33
[叢話] 《守護者》
Who will Watch the Watchmen?
- Mar 07 Sat 2009 13:30
[故事] 【國王的驢耳朵】
- Mar 02 Mon 2009 12:36
[別裁] 《大學章句》
整理〈大學章句序〉,可以得出朱熹對於「學」的理解:
( 1. 性善。 )
- Feb 28 Sat 2009 14:37
[卮言] 思念是一種病
「癌症即是惡性腫瘤,為一種疾病。它是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的失常而引起。
思念即是惡性戀愛,為一種疾病。它是由控制情感生長增殖機制的失常而引起。
理論上,若是以手術完全移除腫瘤細胞,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
- Feb 28 Sat 2009 03:06
[寓言] 萳芢與釹鈓
萳芢把心中的大石頭丟給了釹鈓,後者的腳被砸得很痛,一氣之下掉頭就走。留下萳芢與他的石頭。
「應該可以好好睡一覺了吧,」萳芢心想。「或許胸口少了個東西有點空,但至少沒了那股猶豫不決的鬱悶與顧此失彼的憂愁」
- Feb 22 Sun 2009 15:03
[寓言] 漬浟
「你在想什麼,她是天上翱翔的鳳凰,你卻只是糞便下的一粒貓砂。」俚倖說。「這已經無關概然性、可能性、不確定性的討論了,你知道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嗎?」
「嗯。我可以黏在她的腳爪上隨她遨遊,我可以藏在她的翅膀裡陪她飛翔。如果我在她眼裡,她甚至會為我而流淚。」漬浟說。
- Feb 15 Sun 2009 20:14
[雜文] 台大人要一個什麼樣的台大?
好像是八股文題目,但真的很關鍵。
思索百大維新時發現這是個無可迴避的問題。
- Feb 15 Sun 2009 12:34
[要旨] 常用的財務利率分析(下)
三、負債管理比率
學校使用負債融資的程度稱作「財務槓桿」。量測大學資產中運用負債的程度、資
- Feb 15 Sun 2009 12:04
[要旨] 常用的財務利率分析(上)
一、變現力比率
衡量資金的流動性與短期資金的週轉能力。
- Feb 14 Sat 2009 15:00
[識鑒] 沃荷(Andy Warhol)
藝術品是創作物,創作物永遠再等待詮釋。但詮釋往往太多又往往太少,就連創作者本身都不知道什麼才是恰恰的好。
走進中正紀念堂的展場,有一道牆,上頭列載著Andy Warhol的身平,「不愧為一位觀念藝術家(或者類似的意思)」結尾在時間軸的盡頭;又正對著牆,是間暗室,裡頭撥放著藝術家的紀錄片,充滿著氾濫洪肆的諛詞與激盪人心的旋律。詮釋往往太多又往往太少,說了又說,都不如一整面全無目的性的塗鴉,要來得更能體現安迪的精神。如果真的有這種精神。
- Feb 12 Thu 2009 16:26
[有六] 〈正月十七〉
何處聞燈不看來,人約黃昏後。
誰家見月能閑坐,幾度夕陽紅。
月色燈光滿帝都,月與燈依舊。
- Feb 09 Mon 2009 22:53
[雜文] 迷信而理性
最近在看王葆玹的《西漢經學源流》,想要為我的儒學自修下一個了結。讀王葆玹的書很有挑戰性,一方面會不斷因他的發見而驚喜(儘管那不全是他獨創),一方面則要小心他的過度推論與刻意扭曲。
重新翻了翻三民書局的《尚書讀本》,又對了方東美的《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從頭把鴻範篇唸過一遍,真有意思。我忘記誰講過商朝的最高信仰是個暴力上帝,如果鴻範篇真是商朝遺臣箕子所言,那作為開往人文精神蓬勃之周朝的過度,鴻範篇真的勾勒出了一幅兼具迷信和理性的生動圖像。
- Feb 01 Sun 2009 17:14
[狂想] 一本小書的目錄 (未完成)
一、序
二、儒學的圖像
(一) 儒學的問題 → 人怎麼過一種美善的生活?
- Feb 01 Sun 2009 12:54
[雜文] 無題
這幾天看舊書,翻出了《哲學與文化‧清代哲學專題》,既然是清代又是哲學,那就免不了提到異軍突起的公羊家。網路上的資料良莠不齊,有把春秋認作孔門教科書的部落格,也有對於孔廣森《春秋通義》的研究論文。
王安石評春秋為斷爛朝報,朱熹批春秋乃係隔三重四重說,並非全無道理。假定《春秋》真為孔子寄託大義的著作,那要理解經典意義的《春秋》就勢必要認識歷史意義的「春秋」,要認識春秋時代,就不能只在思想層次上用功,典章制度、器物名用、乃至於蟲魚鳥木、聲韻音理,在這些領域裡的考究,都免不了或深或淺的努力。而這還只是春秋,脫離西周的脈絡來談東周是不可解的,又脫離商代的脈絡來談周代更是荒謬。即使毋須精確的背景知識,至少也不能夠缺乏一通盤的理解。這還尚未牽扯到商代以前的上古史哩!
- Jan 25 Sun 2009 17:19
[私志] 《東京夢華錄》
作者孟元老,編撰者王明蓀。時報出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口袋書系列,陪伴我度過了國中三年。
我喜歡歷史,但還原歷史面貌對我而言是次要的事情。本書以一個北宋人南遷後的回憶,記錄汴京的大小故事。即使是譯本,也充斥著大量的數字、人名、稱號,原文我沒看過,上網節錄了一段,附屬如下:
- Jan 24 Sat 2009 23:04
[私志] 《中國的威信日本的矜持》
小倉和夫著,陳鵬仁譯。作者外交官出身,譯者是學者。星定石文化出版。國小時在中興大學對面的寶山書店買,買了後很快就看完。今天下午打掃時隨手就翻了開。
本書內容闡述中國與日本從漢朝至當代以來的外交關係,連帶交代了韓國與越南。以時間為軸線,本書分期來呈現四國的互動,從互動中可以看到各國是如何在「國際─國內」與「現實─想像」的角力中爭權奪利。當然,這裡的看乃是出自日本的觀點。
- Jan 15 Thu 2009 20:09
[別裁] 〈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