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品是創作物,創作物永遠再等待詮釋。但詮釋往往太多又往往太少,就連創作者本身都不知道什麼才是恰恰的好。

走進中正紀念堂的展場,有一道牆,上頭列載著Andy Warhol的身平,「不愧為一位觀念藝術家(或者類似的意思)」結尾在時間軸的盡頭;又正對著牆,是間暗室,裡頭撥放著藝術家的紀錄片,充滿著氾濫洪肆的諛詞與激盪人心的旋律。詮釋往往太多又往往太少,說了又說,都不如一整面全無目的性的塗鴉,要來得更能體現安迪的精神。如果真的有這種精神。

「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是美麗的,而普普藝術就代表這一切。」

從戰間期到大榮景(1928~1987),脫離了社會脈絡就不能夠理解Andy Warhol,儘管,要理解他的作品,你其實根本可以不用理解他。Andy Warhol的童年或許很悲慘,但他無疑是在成為一位商業廣告設計師之後,方以天才藝術家的姿態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商業、廣告、設計師,三個面向相切的交點,就是Andy Warhol。有人說他很複雜,也有人說他很直接,但無所謂,我覺得他追求的就是一種趣味,而趣味,沒有內涵,也毋須內涵。就趣味本身而言,它豐富而不單調,所以必然複雜;但作為趣味,它也只是趣味,所以它單純,沒內涵也毋須內涵,趣味就只是趣味。仔細檢視,你會發現上述言論毫無邏輯性可言,因為他不需要,那些文字想要傳遞的只是一個訊息:好玩就是好玩。

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可能認為Andy Warhol的作品不知所云,至少我就是如此,因為說美嘛美在哪裡?說思想嘛它也沒有任何思想!但這就是其創作品偉大之處。在當代,電腦軟硬體、印刷技術、網際網路的發達,加上多元主義的解放,很容易讓我們低估其作為時代指標的重要性。

要把握美,就得把握他的技術根據與靈感泉源,對一個產品可以大量複製的工程來說,理解「怎麼做」比「做出來的是什麼」要來得有意義多了。

但知性上的純粹理解比不理解還糟,唯有當「理解」成為「同情」的基礎時,「理解」才不會成為一件苦差事。

要把握思想,很難,這可能要積累一下知識與生命經驗。但面對Andy Warhol,可以比較簡單,你只要正視他的無思想性。(但也不全然啦~其實他的作品仔細揣摩可以很有意思只是那些意思都是詮釋太過)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

Andy Warhol是先成功再搞藝術的,或許有人會說,他搞商業廣告設計難道不是藝術?是啊,當然是,但是把商業廣告設計地位拉抬至藝術的人,正是Andy Warhol。

換言之,同樣事康寶濃湯罐頭,他拿出來就是和別人拿出來不一樣。你說這是反精英嗎?OK,我相信。但那背後是更幽微又更險惡的菁英主義在作祟。

Andy Warhol有認識到這一點嗎?或許有或許沒有。但我覺得他的邏輯很簡單:這有沒有人做過?沒有。如果我做會怎樣?好像會很好玩。那就做吧!

還有一件事不知道有沒有在他預料之內,每個看過他作品的人,都等不及去詮釋它,包括我在內。「那只是好玩而已呀,不要那麼認真嘛,各位。」我心中的安迪在他心中憋笑。如果他是有意識地想要用自己既有的名氣和藝術開一個天大的玩笑(你看我的名氣幫湯寶濃湯加值了),那我也不意外,因為Andy Warhol說過:「賺錢是一種藝術,工作是一種藝術,好的生意就是好的藝術。」

所以安迪一直沒有停止嘗試與努力,他或許遊走在生命與死亡的邊際,但誰不是呢?他或許抓住了時間的瞬間美好,但誰又不是呢?安迪之所以是安迪,是因為他沒有停止嘗試與努力,更重要的是,他樂在其中,而且這還滋養了他的物質生活,然後良性循環。

「他是具有美國性的藝術人,他是展現藝術才華的美國人。」

這就是美國人,托克維爾於《民主在美國》中就曾揭露了美國文化的反菁英傾向與世俗性格,和中國文化那種「人皆可以成堯舜」「人皆有佛性」「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不同,後者論述菁英又推崇菁英,但卻認為每個人都可以當菁英。前者就不一樣了,相對於中庸的本義「平常卻不平凡」,美國文化或許就該說是「平凡但不平常」。

但真因為它膚淺,所以它才蘊涵各種可能性。




喔,對了。安迪不是宙斯,不是拿著閃電的人。與其說是閃電,他更像風,流動、輕浮、自由、沒有本質、無從把握、而且具有自我複製的傾向。你只能從被他影響的事物認識到他的存在。(嘖又是個全是太過的例子)







延伸閱讀:

[網路]  《中時電子報》‧〈傳奇沃荷「工作、賺錢皆藝術」〉

[網路]  〈什麼手法?讓安迪可以大量複製〉

[網路]  〈絹印之工作步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tti 的頭像
    vritti

    VRITTI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