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後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


《毛詩序》:「江有汜,美媵也,勤而無怨,嫡能悔過也,文王之時,江沱之閒,有嫡不以其媵備數,媵遇勞而無怨,嫡亦自悔也。」

《詩集傳》:「是時汜水之旁,媵有待年於國,而嫡不與之偕行者。其後嫡被后妃夫人之化,乃能自悔而迎之。故媵見江水之有汜,而因以起興。言江猶有汜。而之子之歸,乃不我以。雖不我以,然其後亦悔矣。」

《儀禮‧士昏禮》鄭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侄,兄之子;娣,女弟也。」《公羊傳‧莊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撇開舊說,單就文義來看,此詩不外乎人遭遺棄而自傷抒懷。至於此人是誰?又遭誰遺棄?姑且擱置。

汜者,回流也,從主流分出而又歸入主流。歸者,一說「歸還」之歸;一說「之子于歸」之歸。以者,相左右也。

渚者,河中小沙洲也,水漲則沒。與者,共也。處者,一說「同居」,安也;一說乃「癙(ㄕㄨˇ)」之借字,癙者,憂愁也。

沱者,支流也,岔主流而出。過者,造訪、交往也。嘯者,唱歌而無調相和也。其嘯也歌,一說「得其所處而樂」,一說「悲哭當泣」。

本詩凡三章,承上,每章各有前後二說之別,綜合之,共有八種組合。今皆採後說為定解。

水流過,還有再回來的時候,而妳離開後,卻沒人在我左右;沒人在我左右,妳總有一天會為此悔過。
水流過,還會留下沙洲,而妳離開後,卻什麼也沒有留給我;什麼也沒有留給我,妳總有一天會為此憂愁。
水流過,一出去就成了支流,而妳離開後,就再也不理會我;再也不理會我,妳總有一天會為此哭吼。

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我猜。網路太方便了,解一首詩都可以解得這麼隨隨便便。在蒐羅資料的過程中,看到這麼一段話,喜歡,就擅自改了如下:

「愛情是女人的一切,一個女人被遺棄了,她會毀了自己;愛情只是男人的一部分,一個男人被遺棄了,他卻會毀了這個社會。」

其中包含著多少的真,我不知道,可反正我很喜歡。








延伸閱讀:

[網路]  〈《婚俗探源》異姓不具媵的資格〉

[網路]  〈《婚俗探緣》什麼叫做媵〉

[網路]  〈名人名詩賞析-《青青子矜—詩經賞析》【江有汜〈國風〉召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