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很喜歡安伯托‧艾可( UMBERTO‧ECO )的小說。說是喜歡,其實我真正也只看過一部《玫瑰的名字》,而現在手邊的《傅柯擺》,也不過翻到三分之一強。

艾可的風格和丹布朗很像,雖然只看過後者的《達文西密碼》,但我有自信可以對這兩人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兩人的共同性,是作者那淵博的學識。光《達文西密碼》一書,就顯示了丹布朗對密碼學、符號學、宗教學等領域的造詣之深(其所引發的爭議另當別論),至於《數位密碼》、《天使與魔鬼》、《大騙局》等書,我相信,皆能與此觀點相互呼應。而艾可,本人即為符號學的權威,對哲學、史學、文學、美學的成就都是可以經得起學術界所檢驗的。趙汀陽在《觀念圖誌》中稱之為「全才」,並無誇大。就淵博的學識而言,實屬兩人的特色。也因此,看這兩人的小說,就彷彿上了場妙珠阿姨與王大文合體所主講的課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兩人都習慣用第一人稱視角敘事,也特別強調書中各個細節的環環相扣,並都帶有驚悚與推理的色彩。

但這兩人無疑地存在著相當的差距,這也是為什麼丹布朗的小說可以登上銷售量排行榜;而過了二十七年,我還能在書店中找到艾可的小說。

丹布朗的作品相當的平易近人,他能夠用輕鬆的方式,讓被塵封在書本中的記載(不論多麼的可議)為其作品增添一股看了還想再看的魅力。這股魅力也可以在艾可的作品上找到,但顯然地不是那麼輕鬆──艾可是個義大利人,再者,他的作品中涉及了大量且冗長的人名;然而,儘管我們撇除了這些會阻礙翻譯與閱讀的困難之後,還是難以使艾可的世俗性望丹布朗之項背。最關鍵的原因便在於,艾可的文章,不只在劇情上,就連在行文裡,都透露著深刻而且強烈地反思意味。

「玫瑰的名字」,在中世紀代表了「字彙含有無限力量」的意思。而整部書當中,艾可便運用了大量的隱喻、雙關、象徵,來質疑語言、邏輯、信仰的真實。整本書可以被當作一本懸疑小說來看,但,對於某些人而言,它卻像是一部哲學論文──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複雜。闔上這本書後,你會開始懷疑,那些我們平時所信以為真的表象背後,是不是真的如我們的感官與理性所相信的那般。相對之下,丹布朗的小說較富有娛樂功能。

這是我喜歡艾可甚於丹布朗的原因,我知道大眾會不贊同我的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tti 的頭像
    vritti

    VRITTI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