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零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裡,鄧丕雲則提出在1980年後半,學生運動裡存在著「新民粹主義」與「人民民主」兩條路線。隨著學生運動回到校園以及學生自治的生活化,兩種主義從路線變成了伏流。

 

對我而言,2008年的總統大選與第二十一屆學生會會長的選舉,標誌著一個轉折:學生會成為進步運動的基地之一。當然這個轉折的過程相當迂迴,它也歷經了野草莓以及與百大維新才算告一段落。這幾年的學生會,基於且戰且走的策略,一方面大膽介入社會議題,一方面則抱持著審慎而開放的態度,在擴大參與的過程中學習、積累、培力,一步步嘗試著鬆動整個結構。這樣的風格,延續著台大以往的傳統。

 

2012年則標誌著另一個轉折,經過了四年,校園內的行動者在論述上與抗爭技術上日漸成熟,跨校園的行動與行動者也愈趨發達。校園行動者正積極串聯,思考著如何更進一步的同時,執政者與執政黨則延續甚至強化了「萬惡政府」的形象。以此為契機,台大學生會、台大研究生協會、台大工會紛紛表態支持「反(高)學費」的論述。如果從外部觀之,這當然是一個突變,但如果從內部來看,這樣的結果可說是其來有自。

 

或許可以說,原本潛伏的兩種趨勢正逐漸合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tti 的頭像
    vritti

    VRITTI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