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這個名詞會流行實在令我匪夷所思。我想,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不少的作家拿它來騙錢;另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它多多少少反映了社會大眾的心情。參加「遊學台灣」讓我深刻體會到台灣城鄉差距之深刻,能夠接受「M型社會」是台灣當前所要面對的議題──即使不至於「解決」,但至少要「正視」。
按照通俗的解釋,一個人不能夠接受M型社會,是因為認定它是一種財富分配不均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對這個人而言是不道德的。說「認定」,便意味著:這個人抱有一種「觀」,並透過這個「觀」來「看」世界。說「不道德」,便意味著:這個人抱有一種「觀」,而「觀」是這個人進行價值判斷的標準。如果我們接受哲學是探討「觀」的學科,那麼我們可以說:M型社會這個議題能夠在台灣被吵得如火如荼,有其哲學基礎。
歷代中國的社會幾乎都可以算是M型社會,黃仁宇先生曾經指出:傳統中國的社會由兩個團塊所構成,分別是由知識分子等官僚階級所構成的上層團塊,以及由農民階級所構成的下層團塊。他曾做過一個比喻,傳統中國得社會就像是潛艇堡一樣,由兩塊大麵包所固定。儒家思想的「君子─小人」二元結構也是這種社會的產物。一直要到民初以後,西方自由資本主義、西方共產主義和孫中山三民主義才取代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型態。後來,又以毛澤東共產主義和蔣介石三民主義分別在大陸以及台灣根深柢固,有著這樣的歷史背景,也難怪今天的台灣社會,普遍不能接受「M型社會」的形成(姑且不論是不是事實)。
然而,回顧歷代中國的歷史──請容我直觀推斷──M型社會是常態,V型社會為變態。一常一變,中國的社會就這樣走著走著就是千年。套用保守主義的說詞:「我們應該從過去的成功經驗中尋找智慧,而非從未來的無根妄想。」
貴族在人類文化歷史中,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我不認為杜絕貴族是件好事,應該要讓貴族的「實」與「名」相符合,這也可以衍伸為允許貴族與非貴族之間的流通。就這點而言,我受到荀子的啟發。一個人如果身為貴族,他就享有貴族的權利,也就應履行貴族的義務說。就這點上,我是支持貴族的。但,說支持貴族,就意味著支持:有些人生來就活在比別人要來得優越的環境裡。
思路有點亂,這畢竟只是謬斯的夢囈。
- Sep 05 Wed 2007 14:29
論衡 - M型社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