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喜歡我和別人說明我的「哲學」的時候。
首先,說自己有一套「哲學」,這無疑是狂妄又滑稽的。再者,當你正口沫橫飛時,總是會擔心:別人一旦讀過你讀的書之後就不再會對你露出欽佩的眼神──儘管這種欽佩往往是以迷茫的形式出現。迷茫會帶來敬畏,因為對自己感到不確定的東西抱持著敬畏的態度,乃是明智的策略;如果是這樣,那麼,他人之所以會「欽佩」,那也只不過是意味著你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待加強罷了。
更重要的是,當我在談「哲學」時,其實談得會也不過是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是從各式各樣文本中萃取精練出來的,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講白話一點──是難懂的而非自明的,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也是無聊的而非有趣的。抽象思考有其迷人之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就連哲學大家也不見得喜歡抽象思考,孔子擅長(從易經可見一斑),但他應該不喜歡,至少論語裡的孔子是這樣。
而且,當人家問我哲學性問題時,我總是會傾向把話題導引到儒家思想,這很糟糕。每次談儒家思想就免不了要搬出那什麼「生生原則」「大中至正原則」或者是「超越原則」「社群原則」「傳承原則」這些講到懶掉的老梗。我是真心相信:這些原則就是儒家思想的菁華,但如果這些菁華不是透過咀嚼而來卻是透過灌輸而來,我也會很懷疑其價值。
故此,我希望去說「誰誰誰覺得如何如何」而不是「我覺得如何如何」,但這樣的我有些像威力減弱的黑格爾。或許,我應該效法孔子的短語、孟子的雄辯、還有莊子的寓言。失去了簡潔、故事、鋪陳、象徵、引申的哲學──也就是那種純粹的哲學──是難以具有影響力的。哲學的智慧只能透過反省而萌芽。
德國觀念論的時代已經過去。哲學家不該猖狂沉溺在自己那不斷縮水的帝國裡。
首先,說自己有一套「哲學」,這無疑是狂妄又滑稽的。再者,當你正口沫橫飛時,總是會擔心:別人一旦讀過你讀的書之後就不再會對你露出欽佩的眼神──儘管這種欽佩往往是以迷茫的形式出現。迷茫會帶來敬畏,因為對自己感到不確定的東西抱持著敬畏的態度,乃是明智的策略;如果是這樣,那麼,他人之所以會「欽佩」,那也只不過是意味著你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待加強罷了。
更重要的是,當我在談「哲學」時,其實談得會也不過是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是從各式各樣文本中萃取精練出來的,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講白話一點──是難懂的而非自明的,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也是無聊的而非有趣的。抽象思考有其迷人之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就連哲學大家也不見得喜歡抽象思考,孔子擅長(從易經可見一斑),但他應該不喜歡,至少論語裡的孔子是這樣。
而且,當人家問我哲學性問題時,我總是會傾向把話題導引到儒家思想,這很糟糕。每次談儒家思想就免不了要搬出那什麼「生生原則」「大中至正原則」或者是「超越原則」「社群原則」「傳承原則」這些講到懶掉的老梗。我是真心相信:這些原則就是儒家思想的菁華,但如果這些菁華不是透過咀嚼而來卻是透過灌輸而來,我也會很懷疑其價值。
故此,我希望去說「誰誰誰覺得如何如何」而不是「我覺得如何如何」,但這樣的我有些像威力減弱的黑格爾。或許,我應該效法孔子的短語、孟子的雄辯、還有莊子的寓言。失去了簡潔、故事、鋪陳、象徵、引申的哲學──也就是那種純粹的哲學──是難以具有影響力的。哲學的智慧只能透過反省而萌芽。
德國觀念論的時代已經過去。哲學家不該猖狂沉溺在自己那不斷縮水的帝國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