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現實當中,難免會有心物衝突。

心指意識,物指意識所感應的對象。當物的變化不合乎心的預期時,心物衝突就會發生。

所以我們往往會成為現實的奴隸,我們沒有辦法自主、沒有辦法選擇、沒有辦法擺脫,只能任由現實操控。

然而,我以為,現實的奴隸畢竟只是錯覺;就如同,釋家以為,時間是錯覺一樣。我們不能說錯覺不存在,但那畢竟不是「真正的」存在。

要從這種錯覺解脫出來,便得超越。一旦超越了現實,你就是以更高的角度在看現實,當然,你還是身處於現實之中。這又點像是玩RPG遊戲的經驗,你成為了遊戲中的角色,可你卻不是困於遊戲之中,相反的,你是在玩遊戲。我們可以說,超越了現實,就等於用玩遊戲的態度過人生。有些人會反對這種說法,因為他們認為用「玩遊戲」的態度「過人生」,是輕浮的、膚淺的、不負責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我想,對任何一個曾經從「玩遊戲」當中享受到樂趣與歡娛的人而言,這都是一項無禮的批評。的確,玩遊戲本身是有其輕鬆、悠閒、舒緩的成分在,然而這不代表玩遊戲就同等於徹底的「自由」。要知道,所有遊戲,都是有其規則的,沒有規則的遊戲,只有可能會是暴力。

可雖說要超越,但又要怎麼超越?

方東美先生曾將中國哲學分作三個傳統,即為儒、道、墨三家。這三家彼此之間雖有歧異,但對超越現實提出了一套方法。儒家用感情,道家用理智,墨家用信仰。

儒家強調,透過感情的擴充,人可以與天合一,也就是超越現實。所以,我如果有了某種感情,我也要設想我週遭的人也會有我這樣的感情,而我週遭以外的人也會有這樣的感情,甚至所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情;就這樣,一直擴充下去,所以才會有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就是儒家的「仁」,當「仁」擴充到極致,那麼人也就可以同天合一。除了「仁」以外,還有「義」,孟子說要「集義」才能有「浩然正氣」,「集義」就是要常常實踐義行,這其實是使命感與責任感在作用,追究到頭,也是情感的擴充;而「浩然正氣」所講的,也是與天合一的境界。

道家重理智,他們觀察這個世界的變化,並探討其變化的規律,而了解了這個其規律,便不會再被這個世界的變化給困惑,甚至能夠順應一切的變化,一旦到了這個地步,他們也就超越了現實。

墨家則認為,個人是不完全的,所以其上有家;家是不完全的,所以其上又國;國又是不完全的,所以其上有天。墨家的宗教色彩很濃厚,毋寧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團體,而這個宗教團體的信仰,便是天。對他們而言,整個生命的意義,便是要同天,要同天的喜怒,同天的好惡,這樣才能算是個人,這樣的生命才能算是有意義。藉由信仰,他們也可以超越現實。

就此觀來,我們可以發現,因為超越現實的途徑有所不同,儒、道、墨三家的個性也是迥然而異。儒家是熱烈的,道家是靜穆的,而墨家是虔誠的。這時,我們或可套用德國大哲謝林的一句名言:「什麼樣的人選擇什麼樣的哲學。」雖然如此,但無可非議的是,這些選擇畢竟都是超越現實的途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tti 的頭像
    vritti

    VRITTI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