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儒家對於現代化的回應,基本上可以拆解成下列環節:


1. 現代社會「遭遇」某種危機;
2. 儒學「是」化解此一危機的關鍵;
3. 重新「思考」儒學;
4. 透過新的儒學來「化解」危機。


一二環節同時涉及到現象分析與價值判斷,第三環節涉及文本詮釋,第四環節則涉及行動策略。一二環節所根據的價值,來自於第三環節的詮釋,而第三環節的詮釋也會成為第四環節行動策略上的指引。每一個環節都是彼此連動的。舉例而言,如果我們認為孝順精神的淪喪是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危機,那儒學裡對於「孝順」的討論就會成為關鍵,《孝經》可能就會成為重新思考的文本,至於具體的行動方案,一方面受到各種條件所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到(重新思考後的)儒學所指引。而每一個環節裡的「動詞」都是該環節討論的核心:何來遭遇、為何是、如何思考、何謂化解。在理論建構上,這四個環節並沒有嚴格遵守甚至區分的必要,但保持對四個環節的意識,卻具有討論上的意義。


而根據現代新儒家的這四個環節,又可以整理出現代新儒家所必須克服的問題,分別是:道統問題、崇儒問題、會通問題、外王問題。道統問題問得是,儒學傳統究竟是什麼?崇儒問題問得是,為什麼儒學對當代社會很重要?會通問題問得是,儒學傳統如何與當代社會對話?外王問題問得是,儒學傳統如何對當代社會發生正面作用?在道統問題上,又會有兩點爭議,分別是定義爭議與多元爭議,前者爭執怎樣才算是儒學的定義,後者爭執在諸多流派儒學當中哪一支才算是「正統」或者「正確」。在崇儒問題上,必須探究兩個前提,那就是當代社會是需要儒學傳統的需要性前提,以及儒學傳統對當代社會有所效果的有效性前提。而在會通問題上,則涉及到四種不同層次的對話,作者與讀者的對話、思想與思想(中西、三教、古今)的對話、義理學與社會科學的對話、理想與實踐的對話。至於在外王問題上,又分成兩個主要取向,一個是學術取向,一個是(政治)行動取向。架構如下:


1 道統問題
   (1) 定義爭議
   (2) 多元爭議

2 崇儒問題
    (1) 需要性前提
    (2) 有效性前提

3 會通問題
    (1) 作者與讀者對話
    (2) 思想與思想(中西、三教、古今)的對話
    (3) 義理學與社會科學對話
    (4) 理想與實踐對話

4 外王問題
    (1) 學術取向
    (2) 行動取向


可以發現的是,這些問題與子問題,彼此間也是互相關連。會通問題(1)(2)與道統問題(1)(2)基本上是一體兩面。而會通問題(3)則與崇儒問題(2)有關,崇儒問題(2)又與會通問題(4)外王問題(2)有關。道統問題、崇儒問題、會通問題又可以安置於外王問題(1),然而外王問題(1)卻不能直接等同於外王問題(2)。由這四個問題所組成的架構,我姑且統括稱之為「入世問題(群)」,因為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基於儒學積極實踐的入世性格而來。「入世問題(群)」是現代新儒家所必須回答的問題,然而入世問題不只是問題的集合而已,它也是對於現代新儒家的系列反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tti 的頭像
    vritti

    VRITTI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