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一切和生活的聯繫,再也看不到據點、分界線、地標石和邊境的痕跡......我在景物間漂流,無法分辨自己的方向。我得重新學習......學習去注視,學習去觀察。或許有一天,我能再成為地理繪圖師。」



作者:馮索瓦‧史頓奇Francois Schuiten
編劇:貝涅‧彼特Benoit Peeters
出版:大辣

我絕不會說我像那個主角──太俗氣了!很多人只要看完一本令其感觸良多的書,就試圖將自己與書中的主人翁畫上等號,藉此營造出一種與作者「相見恨晚」的假想。我不信這一套。主觀的價值與客觀的語言,造就了人類溝通上的侷限性,我還沒有那個能耐,可以直探作者本意。
但我真的覺得我跟那個主角很像!

在此,我純然使用我的觀點去解讀這本書。

我並不擅長說故事,也不喜歡說故事。所以我會用一連串自以為的「象徵」,來簡約、概括、扭曲這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讓它變成屬於我的故事。



主角處在一個新舊交接的時代裡,背負著家族的光榮,分別遇到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他老師,象徵保守、傳統、迂腐(借用司馬光的意念,在此取其中性之意);他同事,象徵創新、務實、效率。主角畢竟流著偉大家族的血液,在兩者中選擇了前者,雖然所得所受的相對於後者而言是那麼的故步,他還是從老師那裡繼承了對於自身工作的榮譽心與責任感。然而,舊不勝新。在政治力的介入之下,原本神聖的工作開始為國家服務,原本所堅信的教條開始鬆動,對於工作的驕傲在國家的權威之下也不得不折腰,對於教條的執著在國家的權威之下也不得不變通。他的老師因為迂腐而被罷黜,他卻因為繼承了老師的迂腐而得以繼承老師的工作。可不論背負了多少光榮與責任,迂腐終究是迂腐,總是敵不過效率,他的同事開始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他卻一步一步的向下跌。在這個同時,主角憑藉著他對工作的專業與狂熱,察覺到了一個若隱若現的跡象──暗示著一個可能顛覆這個國家的機密,於是踏上旅程,為了一個若隱若現的問題,前往一個若隱若現的地方,尋找一個若隱若現的答案。是那對工作的執迷驅使他尋找答案,是那對答案的執迷刺激他啟程去逃避現狀,是那對現狀的執迷導致他看不到他所身處的大環境。走了很久、很遠、很累,愈久、愈遠、愈累,他就愈困惑、愈迷惘、愈失落。為他的工作而困惑,為他的答案而迷惘,為他的現狀而失落。他發現他不了解自己的工作,不了解為什麼追尋答案,不了解現狀到底是什麼樣子。

結局......主角真的是想太多。

而一個人畫了愈久的地圖,他迷的路就愈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ritti 的頭像
    vritti

    VRITTI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