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說──拔劍四顧心茫然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十一月六號開始,當我走出善導寺三號出口的那一個剎那開始,我就不斷的思考,為什麼我要參與這場行動?

到了十一月七號,被警察從行政院正門口驅離。後來在自由廣場集結,建立起工作基地,定名為野草莓,守夜。整個星期下來我睡不到二十四小時,但這個問題依仍不斷困擾著我。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社,群。

社不同於家,前者沒有後者這麼親密。家與社都具有現實聯結──互相交纏的生活經驗;家與社也都具有的情感聯結,互相憑藉的心裡依賴。但社不同於家的地方,在於社具有外在聯結與內在聯結,外在聯結的表現是作用,內在聯結的表現是想像。外在聯結又分為德的作用與力的作用,內在聯結則分為自己的想像與共同的想像。所謂作用,是使個體聚合為一群體之作用(在此不論分離),德與力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個體是主動的,後者則是被動的。所謂想像,是個體從屬於群體的認知,自己與共同的區分,在於前者是個體的認知,後者是文化的認知。內在外在聯結是糾纏在一起的,不能夠斷然分開,也毋須如此。內在與外在聯結,統稱為社群聯結。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柏拉圖想把詩人趕出理想國,而詩卻被黑格爾推至為藝術的頂點。

我一生的詩大概在高國中小的中等教育裡就已被讀了七八成,離開了那種制式化的課程,我很難想像自己會去尋找Erato、Euterpe的芳跡;又,在偏好上,我無疑是傾向於Urania、Calliope、乃至於Urania的,但這也僅只是傾向,要我親近她們,實在需要不少的勇氣與機運。有緣人尚且如此,那就更別提與我無份的Terpsichore以及Thalia了。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章可拆為首中末三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首中二句的『說(悅)』和『樂』所指乃兩種正面的心境。三句表面上都是反詰,語意上則是皆「條件─結果」的結構。『悅』是學而時習之的結果,『樂』是有朋自遠方來的結果,『君子』是人不知而不慍的結果。如果仔細品味「不亦......乎」這套句型,可以發現,這裡的條件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換言之,悅樂君子不必然來自於這種種條件,但這種種條件卻能導出悅樂君子這樣的結果。而在首中兩句當中,心境(悅、樂)是一種結果,但是在末句裡,心境(不慍)則變成條件的一部,『君子』──作為一種評價──才是結果。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康德羅蘭巴特,一個德國人一個法國人。不認識這兩位大家沒關係,誰敢說真正認識他們兩,誰就要接受狂妄無知這項批評。

他們的成就太高了。俗諺有云:「經典就是那些每個人都說要讀,卻沒有人讀完的東西。」他們倆很經典。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說,為什麼老師每到一邦都能夠聽聞其政?是自己追求來的呢?還是別人給與來的呢?子貢回答,老師是以「溫、良、恭、儉、讓」而得。只不過,老師的追求之道和一般人的追求之道不一樣罷了。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此乃大學之道。《大學》一書,具有相當的詮釋空間。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在內容上是空泛的、模糊的、飄渺的,但在結構上卻是整齊的、清楚的、完備的。它本身並沒有辦法說明什麼,因此,它什麼都可以說。你可以讓《大學》講出你希望它講得話,端看你如何詮釋。

程頤認為大學是儒家初學入德之門,這是因為《大學》一書提供了一組結構,這組結構可以方便儒者安置他的學習結果與思辯成就。「學習」與「思辨」是儒家之本,兩者統稱為「學」,「學」就是覺。作為一個宗派,我們稱之為儒家。作為一種思想,我們稱之為儒學。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下午,加簽四書,老師竟然還認得我!上課期間喊了名字三次之多,真是受寵若驚。

但所謂醒悟,卻不在此。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不完全給付概念區別實益
                                                                               
        債務不履行分成三種型態:給付不能、給付延遲、不完全給付。感覺上三者好像彼此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結論
                                                                                                                                                         
不能 → 自始 → 1.(1)自始客觀不能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 本文見解
   
        1. 「自始主觀不能」負「債務不履行」之責的前提在於:債務已屆清償期,且債務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篇刊登在《月旦法學》上的論文。目前看過的論文期刊只有《哲學與文化》,哲學
論文和法律論文比較起來著實活潑許多(即使未必更好懂)。算是小小感慨。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黑格爾是體系的建立者,但他的哲學卻不是可以用體系表現的。從《科學百科》一書可以看見他對於體系的追求,從《精神現象學》一書則可以看見他哲學的活潑。兩者互相矛盾。有些人發明了「有機」這個概念,嘗試結合「體系」與「活潑」,不能說這樣的努力徒勞無功,但依仍無法消除其內在的緊張。但不用為此可惜,正是因為這種緊張,才會有推動變化的力量,所謂的哲學史──或者用黑格爾的說辭:絕對精神自我認識的過程──也才會不斷的繼續下去。

黑格爾的哲學是具生命力的,但就是因為具生命力,所以當黑格爾試圖將其建構成一個理論的時候,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這些結果落實在《哲學史講演錄》一書上,就是複雜、晦澀、模糊。但這不妨礙哲學史肯認黑格爾的地位,甚至,我們可以說,正是因為黑格爾的這種矛盾──「對體系的興致」與「對活潑的把握」──他才得以創造他的哲學。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象傳〉)。

《易經》,作為儒家六藝之一,我的志業就是以此為起點。天地之大德曰生(〈繫辭下傳〉);生生之謂易(〈繫辭上傳〉);夫乾...是以大生焉,夫坤是...是以廣生焉(〈繫辭上傳〉)。我擅自將這幾句短語抽出《易經》的整體脈絡,作為我的思想基礎。生,即創造,而具有創造性的創造力,這是生生。創造本身就是意義的體現,體是創造者之體悟,現是所創造者的展現。大生是創造之啟發,廣生是創造之承載。沒有啟發,創造就沒有根源;沒有承載,創造就無從落實。天、地、德、易、乾、坤這些符號一旦脫離了《易經》,詮釋就成了恣意;但是生、生生、大生、廣生,即使告別文本,也依仍擁有一種獨立的價值:創造即意義。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旁解: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就是在不接待中互相接待,在不作為中互相作為。不作為與不接待是修飾作為與接待的謂詞(用詞上來看應屬地方副詞~但探究語鏡實屬謂詞),重點還是在作為與接待,只不過沒有了故意。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頭腦,以生為脊脊髓,以死為尻尾椎,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逐相與為友。

達叔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之明有何意義?為何子祀、子輿一組,子犁、子來一組?這裡的子輿和後面的子輿是否為同一人?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伯子葵或南伯子綦,或南郭子綦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聞道矣。」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知天自然之所為,知人人為(文化)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動詞而生天之作用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智能之所知智能得以推理出或感覺到者以養滋補,或撫育,或餵食。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自然之壽命而不中道半途早死者,是知之盛也。

要旨:知「天」「人」,是很高的境界。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生,命定然之命也,其死生有夜旦之常循環之常,天自然之天也。人之有所不得﹝物﹞,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自然之天為父,而身形體同樣愛之,而況其保留高超以天為父!人特以有君心志之君為愈乎己,而身形體猶死之,而況其保留真乎!

要旨:有比「自然之天」更高超者,有比「心志之君」更真實者,此即「道」。

vrit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4